孩子的问题,家长耽误不得
专业老师一对一在线指导
免费咨询
记得很小的时候,父亲看到,我吃饭的时候,如果掉了米饭,或者碗里剩的米饭没吃完,父亲就会说,每粒米饭都来之不易,不能浪费,要吃完。以前在他小时候没得米饭吃,要是自己敢浪费一粒粮食,爷爷绝对会打他。
小时候不懂,虽然听了爸爸的话,大部分时候都会把米饭吃完,但是,心里觉得父亲很唠叨。心里会嘀咕,都什么年代了,又不是你那个年代了,吃饭剩下米饭,有一些剩菜,很正常。
当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后,回想小时候的行为,心生忏悔,自己小时候不知不觉浪费了很多,还不觉得是浪费。学习了传统文化,更加能够看到父亲和爷爷身上有太多的优秀品质,老一辈人身上有很多朴素的品质,这就是大道。
其实人生的很多烦恼或者不顺,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,一切都和自己过往的所作所为有关系,只是没有学习之前,不会觉得有关联,学习之后,发现息息相关。
有些家长常常问我:彭老师,为什么我孩子不懂感恩,不懂珍惜?彭老师,我现在是财富自由了,如何才能让家族兴旺?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?
其实,这里面涉及一个基本的原则,或者说很多人听着老掉牙的话,那就是勤俭节约。但是,我常常说,知道做不到就是完全不知道,知道并能做到就是真知道。所以,很多时候,我们不要轻易说自己知道,喜欢说自己知道的人,在生活中往往很多做不到!
在朱元璋的故乡凤阳,至今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:皇帝请客,四菜一汤,萝卜韭菜,着实甜香;小葱豆腐,好处深长,一清二白,贪官心慌。歌谣的来源就是,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,只用红萝卜、韭菜,青菜两碗,小葱豆腐汤,宴请众官员。而且约法三章:今后不论谁摆宴席,只许四菜一汤,谁若违反,严惩不贷。
朱元璋出身贫苦,作为开国皇帝,他深知勤俭节约的重要性,也正是因为他自己严于自律,所以他把太子培养的很好,虽然太子不幸夭折,但是后面发动政变上台的朱棣,也是非常贤明的君主,这一切和朱元璋的教育息息相关。
范仲淹为官一生,造福四方百姓,他子孙后代也非常有出息,范氏家族一直很兴旺,这其实和范仲淹勤俭节约的家风有很大关系。
范仲淹一生节俭持家,清廉为官,树立了“俭廉恕德”的范氏门风,堪称历代家族门风之典范。对于俭约之风,范仲淹以身垂范,始终将俭作为持家修德之首,时常告诫诸子:“吾所最恨者,忍令若曹飨富贵之乐也。”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娶妻时,想要办得风光些,于是便列了一张购买金银首饰和绫罗绸缎的清单,托大哥范纯祐进京把自己的计划告诉父亲,范仲淹看后,提笔在清单上写了一个字谜:“一人站前一个卧,两个小人地上坐,家中还有两口人,退还娇儿细琢磨。”纯仁看后,悟出父亲说的是一个“俭”(繁体为“儉”)字,于是决定简朴举办婚礼。范纯仁后面也官居宰相,但自始至终秉持勤俭节约的习惯,更是写下了“惟俭可以助廉,惟恕可以成德”的家训。范家大院石柱上镌刻的“自喜奂轮光世泽,还崇廉俭绍家风”楹联,对联的背后就揭示了范氏家族兴旺的简单奥秘。
《朱子家训》里说: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,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。一个孩子如果从小的时候就会对每一滴米珍惜,每一餐不浪费粮食,那么从小就相当于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了感恩和珍惜的种子。
而要做到这样,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到。反观现在,在餐桌上能够不浪费每一滴粮食的家长不算多,因为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。国家也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,号召全民不浪费一粒粮食,弘扬中华民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。其实这就是生活当中最好的教育,关键在于家长能否在家庭当中把每一个细节做好。
所以,不管你目前有多少财富,地位有多高,又或者是平常家庭,在吃饭的时候,我们可以从心里面默默的观想,眼前的美食和米饭,我们能够吃到,背后是有多少人付出了他们的艰辛劳动,有农民伯伯在辛苦地种地,泡发种子,插秧,施肥,除杂草,除害虫,然后收割稻谷,加工包装,运输,分装到超市,买回来,家人辛辛苦苦做。眼前的菜肴,背后又是多少人的辛苦付出,经过多少道工序和过程,才来到你的面前,供你享用。当我们用心去感受,去观想食物的来之不易时,我们就会更加珍惜,更加感恩。更何况世界上还有很多的地方,很多的人,吃不饱饭,喝不到干净的水,更别说像我们一样,享受家里的美食。
关于勤俭节约,不能光从脑袋上知道,一定要用心去感受,然后身体力行地知行合一,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严于律己,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。为人父母能够把自己的各方面都做好了,那么孩子自然教育好,最终我们就会形成良好的家风,家风形成了,我们的家族就会越来越兴旺!